‘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学科发展历程与成就
【摘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学科自1953年创建以来,历经风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将从学科创立、发展历程、学术成果等方面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学科进行简要介绍。
【一、学科的创立与初步发展(1953-1979年)】
- 学科的兴起与衰落
1953年,经济史学科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兴起,成为当时全国实力最强的经济史学学术阵营。1957年,受反“右”运动影响,学科遭遇衰落。1958年,经济史学科再度兴起,开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新篇章。
- 学科建设与学术成果
1956年,经济史教研室决定以近代经济史作为切入点开展学科建设。1958年,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讲义》,成为我国第一部由国家教育部门向全国高等学校推荐的中国经济史教材。此后,学科在近代经济史、古代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
【二、学科的迅速发展与繁荣(1979年至今)】
- 学术队伍与教学科研组织建设
改革开放后,经济史学科重新崛起。1979年,谭佩玉、周秀鸾、赵德馨等老一辈学者重返学校,重新组织队伍,恢复了经济史教研室。1986年,成立中国经济史研究所,标志着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学科方向与主要学术贡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出版了五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2)中国近代经济史:出版了《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程》,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教材。
(3)中国古代经济史:出版了《中国古近代经济史论著目录索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词典》、《中国经济通史》等著作。
(4)世界经济史:开展中外经济史的比较研究和联系研究。
(5)经济史学史:形成了以赵德馨教授为代表的经济史学史学科框架体系。
- 人才培养
本学科为经济学专业和其他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开设了相关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三、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学科与全国经济史学界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在编写教材、词典、研究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四、总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优势学科。未来,学科将继续秉持“沉淀论”与“跟随论”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我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点击网址快速查看考证资料:【红鱼学习网】http://hongy.100xuexi.com, 一站式考试考证优质服务平台,走向成功人生。
考证上岸免费资料,微信:Catfire1688
关注官方公众号:红鱼学习网,免费获取10万种考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