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的“隐形杀手”
一、什么是内毒素?
内毒素(Endotoxin)是存在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一种脂多糖(LPS)成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或被人工方法破坏时,内毒素才会释放出来。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的毒性,能够引发机体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
二、内毒素的结构特点
内毒素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 O-特异侧链(O-antigen):这是革兰阴性菌的菌体抗原,由多个重复的寡糖单位组成,具有种属特异性,是革兰阴性菌血清学分型的基础。
- 核心多糖(Core polysaccharide):位于O-特异侧链和脂质A之间,结构较为保守,是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脂质A的支架结构。
- 脂质A(Lipid A):是内毒素的毒性中心,由一个双磷酸化的N-乙酰葡糖胺(GlcNAc)骨架和多个长链脂肪酸组成。脂质A能够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引发炎症反应。
三、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
- 发热反应:内毒素是引起发热的主要物质之一,被称为热原质。当内毒素进入机体后,可激活免疫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导致机体发热。
- 白细胞反应:内毒素可使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发生变化,参与机体的抗感染防御机制。
- 内毒素血症与休克:大量内毒素入血可引起内毒素血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微循环障碍等,最终引发休克。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内毒素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微血栓形成,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引发DIC。
四、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 来源: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而外毒素是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 化学性质:内毒素是脂多糖,化学性质相对稳定,耐热;外毒素是蛋白质,化学性质不稳定,不耐热。
- 毒性作用:内毒素的毒性作用相对较弱,主要引起发热、白细胞反应、休克和DIC等全身性反应;外毒素的毒性作用强,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 抗原性:内毒素的抗原性较弱,不能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外毒素的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
总结: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的重要致病因素,其复杂的生物学活性在感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内毒素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由革兰阴性菌引起的疾病。
【结语】
用我们的资料,您一定能上岸!一定能上岸!一定可以的!
通过红鱼学习网报考人力资源证,只需简单几步,即可开启您的职业发展新篇章。赶快行动起来,为自己充电加油吧!
点击网址快速查看考证资料:【红鱼学习网】http://hongy.100xuexi.com, 一站式考试考证优质服务平台,走向成功人生。
您好,这边给您发免费的3万种考证资料,祝您上岸~
考证上岸免费资料,微信:Catfire1688
关注官方公众号:红鱼学习网,免费获取10万种考证资料。
用我们的资料,您一定能上岸!一定能上岸!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