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介绍
学科发展历程与学术贡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起发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该学科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大的时期,具体如下:
(一)初创与曲折的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
初创阶段(1950—1958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学科在20世纪50年代以马哲民、朱剑农等教授为带头人,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的学术队伍。马哲民教授早年毕业于武昌外国语专科学校和福州高等工业学校,后去德国柏林大学学习社会学,回国后成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朱剑农教授也是全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理论。
“扬弃”阶段(1958—1975年)
50年代末60年代上半期,全国举行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大讨论,学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的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并撰写多篇有影响的论文。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扬弃苏联政治经济学,把政治经济学中国化。
扬名阶段(1975—1979年)
1975年,中央政治研究室编写《马恩列斯毛论社会主义经济》,学校与武汉大学的有关老师全面查阅了马恩全集、列宁全集,把所有有关经济问题的观点都摘录下来。
(二)继承、发扬、改造和创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继承、发扬阶段(70年代末—90年代初)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前苏联东欧国家改革的经验以及这些国家经济学家的理论,更好地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问题。
改革、创新阶段(90年代初至今)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的过程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多方面吸收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和新的研究方法,学科的发展表现出多样化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经验
(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思想
该学科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来把握,领会其精神实质,“要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
(二)紧跟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合理开设专门课程
随着实践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需要不断向前发展,经济理论的教学同样需要向前发展。
(三)坚持教书育人,言传身教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强调打好基础,训练方法,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多读书,精读书,刻苦钻研,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培养严谨学风。
(四)坚持师生两个主体,强调教学双向适应
导师组始终强调要充分调动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主动性以接受教师的引导为前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自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至今已为全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人才。’
点击网址快速查看考证资料:【红鱼学习网】http://hongy.100xuexi.com, 一站式考试考证优质服务平台,走向成功人生。
考证上岸免费资料,微信:Catfire1688
关注官方公众号:红鱼学习网,免费获取10万种考证资料。